
万码学堂2024级毕业生刘*林
2025年毕业后就职于青岛达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
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回望,那些关于"就业"的遥远想象、逃避念头,如今都化作了真实的职场体验。从校园到社会的这段旅程,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蜕变,让我在迷茫与坚定间不断重塑自我。
大学四年是生命馈赠的第一份厚礼。宿舍里的夜谈、教室里的研讨、实验室里的协作,师长们的谆谆教诲与同窗的并肩同行,共同编织成我成长的经纬网。记得毕业典礼上校长为我拨穗的瞬间,流苏从右到左划出的弧线,仿佛将青春划分为"求知"与"践行"两个篇章。那些未竟的梦想与小小的遗憾,此刻想来都成了滋养未来的养分。
当同龄人纷纷踏入职场时,我选择在万码学堂开启为期半年的编程深造。这个决定源于清醒的认知:学生身份的终结不意味着学习的中止。在万码学堂的日子里,我系统学习了Java、Python等主流编程语言,参与了多个实战项目开发,从最初连代码调试都要反复请教老师,到能够独立完成小型项目开发,这段经历让我在专业技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在万码学堂的学习经历,远不止于技术提升。每天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们一起攻克难题,在项目答辩中互相点评,在bug修复后击掌庆祝,这些点滴让我性格中乐观开朗的一面被充分激发。记得有次团队项目遇到技术瓶颈,我们连续三天熬夜讨论解决方案,最终突破时的成就感至今难忘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技术可以学习,但团队协作精神和抗压能力才是职场最宝贵的财富。
如今走进办公室的每个清晨,工牌在胸前微微晃动的重量都在提醒:这里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不断涌现的新课题。第一次独立完成项目时的成就感,第一次加班调试成功的疲惫笑容,第一次获得同事认可时的暗自欣喜,这些职场初体验都在重塑着我的认知边界。我逐渐理解,所谓"铁饭碗"早已化作持续输出的专业能力,所谓"稳定"不过是动态平衡的另一种表述。
鲁迅先生"不满是向上的灵魂"这句箴言,在我工位便签上日夜相伴。在这个算法迭代以小时计的时代,保持"新手心态"反而成为最珍贵的职业素养。每当攻克技术难题,我提醒自己警惕虚妄的得意;每当遭遇瓶颈,则告诫这不过是升级的前奏。就像程序员永远面对版本更新,人生也需要持续打补丁、做优化。
饮水机旁与前辈的闲聊,项目复盘时的思维碰撞,甚至通勤路上听的行业播客,都成为我成长的隐秘养分。开始懂得职场不是考场,没有满分答卷;开始学会将"我不会"改为"我正在学习";开始理解所谓成熟,是既能自信地表达观点,也能坦然地说"请指教"。
站在窗前俯瞰城市霓虹,突然明白就业从来不是终点站,而是带着全部过往积累,开启更辽阔的探索。那些在校园里萌发的求知欲,在万码学堂强化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养,如今正在职场中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。未来的画卷正在脚下展开,而我已准备好以终身学习者的姿态,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,跑出属于自己的节奏与精彩。因为真正的就业感言,永远写在下一个突破自我的黎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