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参与 “和居汇社区管理系统” 项目开发的这段历程中,从最初的需求研讨到最终的答辩展示,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颗颗珍珠,串联起我对软件开发、团队协作与自我成长的深刻认知。以下,是我结合项目开发过程与界面成果的真切感想。
开发过程中,最直观的感受是 “细节决定成败”。当我专注于业主端 “新发投诉” 模块时,看似简单的表单提交背后,是数据校验、异步请求、状态反馈的层层逻辑。而在管理端的投诉处理模块,我需要设计 “待处理、处理中、已完成、已驳回” 的状态机逻辑,确保管理员操作时流程不卡顿、数据不丢失。
我们将项目拆分为 “业主端投诉、管理端投诉处理、安保巡检计划” 等独立模块,每个模块先完成核心功能(如投诉的 “发起 - 处理” 闭环),再优化细节(如添加评价等)。这种方式让我们能快速验证方向,避免出现较大失误而完不成功能的基本实现。
开发 “我的投诉” 列表时,我最初仅做了 “按时间排序”,但实际测试中发现业主更关注 “处理状态”,于是新增多种排序方式自由选择,这一调整让模块实用性大幅提升。
遇到 “安保巡检计划” 这类陌生需求时,我会先去搜一下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搞得这些业务,老师又给了我们新的思路:要结合实际,甚至应该去线下调研一下,针对这一块功能的要求具体是如何的,又是如何实现的。这个想法现在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。
我们搭建了Git项目,记录 项目从最初的样子,一步步的提交审批合并到现在的颇具规模,真的很令人激动,很有成就感。
我曾想写为多对多的巡检人员安排,技术能力受限,思考了一天,下午还问了好几趟老师才有点眉路,但是当时已经快要到答辩时间了就,为了赶时间,我把多对多改为了一对多的情况。希望下次能够合理安排时间,熟悉掌握相应技术来完成对应功能的开发。
答辩环节则是另一种考验。站在台前展示 “投诉从业主发起到管理员处理再到业主评价” 的完整流程时,我既紧张又自豪。评委对 “安保巡检计划制定” 模块的功能完整性提出认可,也指出了界面交互的优化建议,这让我明白:项目不仅要 “能用”,更要 “好用、美观”,答辩不是终点,而是优化的新起点。
团队协作中,我们也遭遇过不少问题。最突出的是 “信息差与进度差”。项目初期,因需求沟通不充分,修改不够及时沟通。
回望这段历程,最难忘的是团队并肩作战的场景:为了赶在答辩前修复 bug,我们围在电脑前,全力更改自己代码中的错误,使其实现对应的功能。答辩时,当评委指出闭环不够完整,例如投诉里面,如果业主一直不满意,应该是一直不结束这条投诉,直到业主满意了,由业主来主动结束这条投诉的建议时,我突然意识到:软件开发永远不是敲定的就那个样子,它是在 “用户需求 - 技术实现 - 商业价值” 之间持续寻找平衡的事情。
这段经历,让我从一个 “只关注代码运行” 的开发者,成长为一个 “思考用户价值、团队价值” 的参与者。未来,我将带着这份沉淀,在软件开发的道路上继续深耕,让每一行代码都充满温度与力量。